3月5日晚,央視一套《焦點訪談》播出“問計兩(liang) 會(hui) ”特別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肖偉(wei)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為(wei) 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年的“兩(liang) 會(hui) ”不僅(jin) 僅(jin) 匯聚著百姓的期待,更牽引著世界的目光。而作為(wei) “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決(jue) 勝全麵小康開局之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自然更是承載著沉甸甸的目光和期待。因為(wei) 處於(yu) “十二五”和“十三五”相接的時間節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5年工作,部署 “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ju) 措的同時,還對“十二五”工作進行了總結。
“十二五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中國這麽(me) 大的經濟體(ti) 量,每一個(ge) 進步都來之不易,政府也下了大力氣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全國人大代表肖偉(wei)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交出了不少亮眼的成績單,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基礎設施水平全麵躍升、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等等。其中,讓肖偉(wei) 感觸最深的是國家科技實力、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確立,“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蓬勃開展,成為(wei) 新常態下引領社會(hui) 發展的新動能。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中國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零的突破,標誌著中醫藥科技發展登上了新高峰,獲得了世界的高度認可,也極大提振了中醫藥界的創新熱情。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勝階段的開局之年,黨(dang) 和國家規劃一個(ge) 以創新為(wei) 基點的經濟和社會(hui) 協調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肖偉(wei) 表示,雖然前進道路上問題和難題依然很多,但是以深化改革為(wei) 抓手的“十三五”規劃,讓我們(men) 來自一線的代表滿懷信心,精神振奮。對“十三五”規劃,最引人關(guan) 注的應該是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給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的曆史機遇。
肖偉(wei) 指出,中醫藥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大有可為(wei) 。“關(guan) 於(yu) 去產(chan) 能,關(guan) 於(yu) 深化改革,我認為(wei) 主要針對的是產(chan) 能相對過剩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同時,也給我們(men) 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逆向思維空間。”當前,中醫藥質量標準缺失、專(zhuan) 利意識淡薄、科技研發滯後等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我國中藥產(chan) 業(ye) ,國藥振興(xing) 任重道遠。日前,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將中醫藥發展升級到了國家戰略。這是今後相當長一個(ge) 時期指導我們(men) 事業(ye) 發展的重要綱領,彰顯了中醫藥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大幅提升,可謂當前中醫藥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發展的國家方略。
談到中藥製造產(chan) 業(ye) 的變革發展,肖偉(wei) 認為(wei) 基於(yu) 數字化技術的“智能製造”可以成為(wei) 突破口。因為(wei) 中藥成分複雜等因素,傳(chuan) 統中藥生產(chan) 智能化十分困難,但是Agin games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技術創新,借助係統大數據集成,建成國內(nei) 首個(ge) 中藥數字化智能工廠,成功達成精製中藥的智能化生產(chan) ,找到成本最低化與(yu) 產(chan) 品最優(you) 化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實現從(cong) 以往中藥生產(chan) 靠經驗到現在靠數字化、智能化的轉變。肖偉(wei) 希望國家相關(guan) 部門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製藥技術在中藥行業(ye) 的推廣和應用,有效提升中藥行業(ye) 的先進製造水平。
當前,智能製造正在引領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革命,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導的新工業(ye) 革命已經來臨(lin) 。肖偉(wei) 認為(wei) ,工業(ye) 發展曆經手工、機械、自動化三個(ge) 階段,正從(cong) 自動化向數字化邁進。智能製造不是單純的使用幾個(ge) 機器人或者互聯網,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智能手段,借助大數據平台,實現市場需要什麽(me) 就生產(chan) 什麽(me) ,市場需要多少就生產(chan) 多少,在精準生產(chan) 的同時,實現質量控製的均一化和製造成本的最低化,從(cong) 原料、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品形成一個(ge) 閉環的生態鏈。(集團辦公室 孫衛新)